尼克斯曾瞄准西蒙斯!底薪追逐未果,绿军成最终赢家
纽约尼克斯在 2025 年休赛期的引援动态中,曾将前全明星本・西蒙斯列为底薪签约的重要候选人之一。尽管尼克斯对西蒙斯的防守多面性和组织能力表现出浓厚兴趣,但随着凯尔特人以一年 260 万美元底薪合同锁定这位前状元,尼克斯的 "捡漏计划" 宣告落空。这场看似低调的争夺,实则折射出尼克斯在薪资高压下的无奈,以及西蒙斯职业生涯的戏剧性转折。
尼克斯的兴趣源于阵容结构性需求。在以 7.4 亿美元薪资锁定布伦森、唐斯等五巨头后,球队替补席仅靠克拉克森(场均 16.2 分)和亚布塞莱(场均 11 分)支撑,急需补充能持球组织且具备防守弹性的球员。西蒙斯的传球视野(上赛季场均 5.6 助攻)和换防能力(可从 1 防到 5),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。
然而,尼克斯的薪资空间已被压缩至极致。球队首发五虎占据总薪资的 85%,仅剩一个底薪名额(约 330 万美元)用于补强。尽管西蒙斯上赛季薪资高达 4034 万美元,但尼克斯的报价需与凯尔特人、步行者等竞争者周旋。更关键的是,尼克斯的战术体系依赖外线投射(上赛季三分出手数联盟第 8),而西蒙斯职业生涯三分命中率仅 18%,可能进一步挤压本就紧张的进攻空间。
相比之下,凯尔特人提供的合同更具吸引力。由于塔图姆因跟腱断裂赛季报销,绿军急需一名能承担组织任务的锋线。西蒙斯不仅能获得 25 分钟以上的首发级出场时间,还可在布朗身边扮演 "第二持球手" 角色 —— 这正是他在 76 人时期最擅长的定位。此外,凯尔特人承诺的出场奖金(出场 60 场 + 40 万,季后赛每轮 + 10 万),为西蒙斯提供了更清晰的价值兑现路径。
战术适配性是西蒙斯选择绿军的关键。凯尔特人主帅史蒂文斯计划将其作为 "小球中锋" 使用,利用其身高优势(208cm)在转换进攻中推进,并通过挡拆为布朗、怀特创造机会。这种战术设计避开了西蒙斯的投射短板,同时放大其传球和防守价值。反观尼克斯,主教练迈克・布朗更强调空间型阵容,西蒙斯的加入可能导致进攻便秘,尤其是在与唐斯搭档时,内线拥堵问题将加剧。
失去西蒙斯后,尼克斯将目光转向另外两位候选人:34 岁的三分射手亚历克・伯克斯和 28 岁的双能卫兰德里・沙梅特。伯克斯上赛季效力活塞时三分命中率高达 46.7%,且具备无球跑动能力,能完美适配尼克斯 "一星四射" 体系。沙梅特则以场均 3.1 记三分(命中率 38.2%)和防守韧性见长,更适合作为第二阵容的突击手。
两人的竞争焦点在于战术价值。伯克斯的加盟可直接提升尼克斯的三分火力(上赛季替补三分命中率仅 34.1%),但防守端可能成为漏洞;沙梅特虽在防守覆盖面积上占优,但其持球能力较弱,无法分担布伦森的组织压力。从薪资灵活性看,伯克斯更符合尼克斯的 "即战力优先" 策略 —— 他不仅能提供稳定的外线输出,还可通过交易特例在中期换取其他资产。
四、西蒙斯的救赎之路:从 4000 万到 260 万的重生实验
西蒙斯的底薪签约堪称职业生涯的 "背水一战"。过去四年,他因三次背部手术仅出战 108 场常规赛,却累计收入 1.5 亿美元,被外界调侃为 "场均 130 万美元先生"。如今在凯尔特人,他正接受前 NBA 神射手科沃尔的特训,目标将三分命中率从 18% 提升至 25%,罚球命中率从 55% 提升至 65%。若能实现这一目标,西蒙斯有望在 2026 年自由市场重新获得迷你中产合同(约 800 万美元)。
凯尔特人为此承担的风险可控。球队医疗团队确认,西蒙斯的脊柱水肿已完全消退,对抗训练中无疼痛感。更关键的是,史蒂文斯为其设计了 "防守优先 + 转换进攻" 的角色:常规赛阶段专注于限制对手箭头人物(如字母哥、塔图姆),季后赛则作为针对小个阵容的 "错位杀器"。这种定位与西蒙斯的身体状态高度契合 —— 他在快船时期作为小球中锋时,防守效率仍能位列联盟前 30%。
西蒙斯的加盟让凯尔特人在塔图姆缺阵期间保留了竞争力。上赛季绿军防守效率排名第 7,西蒙斯的加入可进一步提升换防弹性,尤其在限制步行者哈利伯顿、雄鹿字母哥等核心球员时。反观尼克斯,若最终签下伯克斯,其替补席的三分火力将从联盟第 20 跃升至前 10,但防守端可能成为季后赛短板。
星空·综合体育官网这场底薪争夺战的背后,是 NBA 球队在薪资规则下的生存智慧。尼克斯受困于奢侈税压力,被迫在 "性价比" 和 "即战力" 间反复权衡;凯尔特人则通过精准的角色定位和风险控制,为西蒙斯提供了职业生涯的 "重启按钮"。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西蒙斯的故事都将成为 NBA"浪子回头" 叙事的经典案例,而尼克斯的选择则将影响其冲击总冠军的最后窗口期。